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化验诊断 > 化验常识 > 怎样看化验单
编号:10623137
专家教你看化验单:血常规检测(BR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5年6月13日 《中国中医药报》 第2355期
     血液不断地流动于循环系统之中,与机体的所有组织均发生联系,且参与机体的每一个功能活动。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,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,反之,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又常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,故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验项目之一,甚至成为某些疾病确诊的关键。

    1.红细胞计数(RBC)

    正常参考值:

    成年男性 (4.0~5.5)×1012/L(400万~550万/mm3)

    成年女性 (3.5~5.0)×1012/L(350万~500万/mm3)

    新生儿 (6.0~7.0)×1012/L(600万~700万/mm3) 2周岁后逐渐下降。

    临床意义: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各种类型贫血,如缺铁性贫血、失血性贫血、营养不良性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,以及感染、肝病、出血性疾病、白血病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。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,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。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①慢性心肺疾病,如肺源性心脏病、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、肺气肿、心力衰竭等。

    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。

    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。

    ④大量失水、严重烧伤等。

    2.血红蛋白(Hb或Hgb)

    正常参考值: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成年男性 120~160g/L(12~16g/d1)

    成年女性 110~150g/L(11~15g/d1)

    新生儿 170~200g/L(17~20g/d1)

    临床意义:
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①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,见于缺铁性贫血,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,如溃疡病、钩虫病、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。

    ②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,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,如大出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急性肾炎、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。

    ③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,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,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、大量失水、严重烧伤、休克、高原病等。

    3.白细胞计数(WBC)

    正常参考值:

    成 人 (4~10)×109/L(4000~10000/mm3)

    新生儿 (15~20)×109/L(15000~20000/mm3)

    6个月至2岁 (11~12)×109/L(11000~12000/mm3)

    临床意义:

    减少: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①某些病毒性疾病,如病毒性肝炎、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等,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、黑热病等,以及伤寒、结核病、极严重败血症等。

    ②某些血液病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、非白血病性白血病、粒细胞缺乏症、脾功能亢进等。

    ③使用抗癌药物、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,以及药物反应,如使用氯霉素、甲磺丁脲、磺胺药等。

    ④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。

    ⑤营养不良、恶病质等。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①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、中耳炎、大叶性肺炎、化脓性脑膜炎、感染性心内膜炎、阑尾炎、肾盂肾炎、输卵管炎、肝脓肿、疖肿、脓胸、急性风湿热、白喉、百日咳、败血症等,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②某些病毒性疾病,如乙型脑炎、流行性出血热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。

    ③某些螺旋体病,如钩端螺旋体病、回归热等。

    ④急、慢性白血病等。

    4.白细胞分类计数(DC)

    正常参考值:

    中性粒细胞(N):

   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(st) 1%~5%

   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(sg) 50%~70%

    嗜酸性粒细胞(E或Eos) 0.5%~5%

    嗜碱性粒细胞(B或Bas) 0%~1%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淋巴细胞(L或LY) 20%~40%

    单核细胞(Mon) 3%~8%

    临床意义:

    中性粒细胞: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一般化脓性感染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、中毒、急性出血或溶血等。
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某些病毒性、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,以及药物中毒、放射线损伤等。提示机体抵抗力差。

    嗜酸性粒细胞: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寄生虫病如钩虫病、蛔虫病、肺吸虫病等,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、过敏性鼻央等,某些皮肤病如湿疹、银屑病、天疱疮等,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多发性骨髓瘤、恶性淋巴瘤等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,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。

    嗜碱性粒细胞: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、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。
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无临床意义。

    淋巴细胞: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淋巴细胞白血病、百日咳、结核病、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,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、淋巴肉瘤等。
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传染病的初期、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、细胞免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。

    单核细胞:

    增多:

    单核细胞白血病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、活动性结核病、疟疾、黑热病等。

    减少:

    一般无临床意义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